客服热线:18211192402

总局拟出新规电视剧40集封顶:观众的福音、卖片方的紧箍咒?

   2019-09-09 来源:影视器材网
核心摘要:作者 /韭菜包子两个月前,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到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再次强调“针对注水剧、宫斗剧、翻拍剧、演员高片酬等问题,深入挖掘瓶颈症结,始终保持高压”。这则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不小震动,同时留下一只“没落地的靴子”。现在,这只靴子恐怕要落

作者 / 韭菜包子


两个月前,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到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再次强调“针对注水剧、宫斗剧、翻拍剧、演员高片酬等问题,深入挖掘瓶颈症结,始终保持高压”。

 

 

这则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不小震动,同时留下一只“没落地的靴子”。 现在,这只靴子恐怕要落地了。

 

 

9月6日,财新网发布消息称,针对“注水剧”现象,广电总局正在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并向行业征求意见,拟针对剧集集数的上线做出限制,上限为40集。 目前这项规定仍在征求意见中。

 

这也是“限薪令”“限古令”之后,又一次以行政手段干预影视市场运转的政策命令。 “限集令”的出现针对“注水剧”,在解读“限集令”可能产生的行业影响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到底注水剧的成因。

 


为什么注水:

巨额利益驱动,减轻片酬压力

 

2011年,隶属头部古装大剧阵营的《甄嬛传》单集网络版权费在30万元左右; 视频平台入局影视内容生产销售之后,三家BAT为争夺头部内容开始“版权大战”,版权费水涨船高,到2017年,《如懿传》的在网台渠道的单集版权费合计高达1500万元。

 

6年时间版权费翻了50倍,与此同时发生的是排播格局的变化,电视剧从4+X时代迈向“一剧两星”时代。 国产剧的集数越来越长,三十集以下的剧目几乎只能在中央一套、中央八套两个央视频道才能看到,卫视频道播出的剧集动辄四五十集,古装剧可达七八十集,甚至有古装剧以分季形式播出,总量达数百集。

 

 

大体量的剧集中不乏格局宏大,需要一定篇幅支撑的优质剧目,同时也有试图浑水摸鱼,通过“注水”的形式谋取巨额利润的“害群之马”。 这些注水剧不但影响整个电视剧市场的内容品质,同时自身也是受害者。 注水剧的成因,要分为两个角度看:

 

第一,巨额的利益驱动。 视频平台入局,一剧两星政策的出台,让头部内容成为竞相争抢的对象。当下电视剧买卖贩售仍是单集定价的方式,电视台或者视频网站购买版权剧支付给制片方的钱是“集数*单集价格”;而参与剧集制作的演职人员费用则以打包的方式进行结算,是相对固定的支出,不受集数影响;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集数越长,制片方获利越多。在版权价水涨船高的时期,头部内容单集售价在1000万-1500万之间,巨额的利益驱动下,不少制片方打起了给剧集注水的念头。

 

第二,明星片酬水涨船高,片方压力骤增,迫不得已用“注水”的方式增收,补贴片酬开支。 在这方面说,“注水剧”也是受害者。“注水剧”最明显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只出现在预告里。“大IP盛行”时期,制片方将制片成本的80%甚至90%都投入到IP购买和支付明星片酬上,导致入不敷出,只得通过“注水”的方式用更多的集数换取更高的版权费来减轻压力,由此酿成的苦果近年来行业仍在缓慢消化中,同时也造成了观众的抵触和流失。

 

在这需要补充一点,与集数和明星片酬成几何倍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编剧生存空间和权益的极度压榨。 成片“注水”,剧本“脱水”。 以30集的剧本为例,最终成片可以拍到40集甚至45集,代价是编剧要在单集内塞进更多的内容,据笔者所知,有片方为了压缩剧本费用,对编剧提出每集2万字的要求。 2万字的剧本体量,至少能够拍出1.5集正片。

 


对策: 行业联动,政策调控

 

当市场长久地处于亚健康状态并进入恶性循环当中,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暂时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配合进行干预。笔者认为, 适当的行政手段能够加快市场回归正常的进程,及时止损,降低内耗。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已经将“限集令”在央视施行,该“限集令”以口头传达的方式进行,共三点意见,除了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电视剧要求之外,还有两点分别为不能不出已经播出的电视剧的续集、要对经典改编翻拍剧慎重对待。 对照近期总局释放的行业信号“对注水翻拍剧持续施以高压”不难发现,政策的出台早有苗头,10年前的央视是试验田,现在已经大规模推广了。

 

 

近年来,古装剧动辄五六十集,甚至有上百集的作品。 古装剧构架宏大,确对剧集体量有要求,在此笔者不能妄议哪些是“注水”哪些是“刚需”,却要拿出一些数据来进行说明: 86版《西游记》25集,87版《红楼梦》36集,98版《水浒传》43集,94版《三国演义》84集,最早版本的四大名著改编体量如此,无须再赘述。 为治理古装重灾区,总局出台“限古令”,强制要求古装剧播出数量: 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 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每个卫视每年播出的古装剧上限为1部左右,且需要在跨年播出,同时消耗两年的古装剧份额。 虽不是直接针对集数出台的政策,“限古令”的出现,也间接要求制作方压缩古装剧的集数。

 

上一部分说到,集数的增加也是制片方为平衡明星高片酬的无奈之举,动辄单个明星片酬破亿给制片方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因此行业联动、政策把控联手,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明星片酬的“限薪令”,从源头降低制片成本开支,减少“注水剧”出现的可能。

 




假设: 如果“限集令”真的实行

会带来哪些变化?

 

如果这次的“限集令”真的在行业内推广,势必会对供产购销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我们不妨先算一笔可见的经济账: 按照40集的剧集上限,单集版权费800万的采购价,一部剧最高能够卖到3.2亿元, 与此前一部剧售卖价格达到10亿+相比大幅缩水,制片方高毛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笔者在此大胆推测,“限集令”的出现,将会对未来的内容生产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全明星阵容将成为历史。参照限薪令标准,按照顶级演员最高单部限价5000万的片酬,3.2亿的售卖价格对于全明星阵容仍是入不敷出,甚至男女主人公都无法同时启用头部演员。 笔者根据以往作为观众的经验总结,演员班底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着一部剧的成色和质量:知名演员组成的班底、有实力有演技能让观众记得住角色但叫不上名字的班底观感都不错,最怕【1-2个明星(流量)主演+老戏骨抬轿】的组合,十之八九有扑街风险。限集令有可能令这种组合成为常态,风险需警惕。同时也有裨益,腰部演员可以出头,演技不错,定价合理的年轻演员有出头之日。

 

第二,台播剧的播出模式将会发生变化。限集令会让长剧走上“伪季播”的道路,强行拆分成多季进行播出。 对于制片方来说,这也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选择。台网观众目前并未真正培养起季播的收看习惯,一旦首季扑街,后续的剧集发行势必会受到牵连,造成积压,进而产生资源浪费。

 

第三,先有的电视剧售卖模式会发生变化,从单集定价售卖变成打包售卖。 此前,《人民日报》发文中就强调,“当前电视剧按集论价的销售模式为“注水”剧赢得一定生存空间,但‘丢质保量’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不仅很难保证电视剧制作方回收成本,更可能因不尊重观众而折戟沉沙。”

 

在红头文件下达之前,一切的假设都只能是猜想。 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毕竟是迫于无奈的办法,一刀切是不可取的,还需考虑到已经在拍摄当中的剧集的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市场要回归正常健康有序的规律,还是要所有从业者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及行业道德的约束。 影视作品不是理财产品,任何赚快钱的想法,最好消灭于萌芽。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韩寒与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国未竟

上一篇: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应该如何做大型活动策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kefu@cnrft.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