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211192402

中国电影排片的经济学

   2019-08-22 来源:影视器材网
核心摘要:作者 / 魏建梅“咱们这片!排片保25%冲35%!达到的话,票房5个亿没问题!”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发沟通会上会出现的话术。众所周知,排片是影响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关键因素。但随着当下电影市场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袭撬动高票房现象不断出现,高排片开局最终票房遭遇滑铁卢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排片与票房俨然没有呈现出

作者 / 魏建梅


“咱们这片! 排片保25%冲35%! 达到的话,票房5个亿没问题! ”这是在很多影片上片前,宣发沟通会上会出现的话术。


众所周知,排片是影响一部影片票房高低的关键因素。 但随着当下电影市场的愈加成熟,低排片逆袭撬动高票房现象不断出现,高排片开局最终票房遭遇滑铁卢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排片与票房俨然没有呈现出“你进我增”的变化。

 

实际上,排片跟票房之间的关系,也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那目前电影市场中的排片状况究竟是怎样的? 它又是如何来影响票房的? 一部影片要想保持稳定发展又要拿到多少排片呢? 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探究一下电影排片的秘密。

 

注: 下文所列曲线图均由影片上映前30天的排片数据生成

 

“下降型”排片

 

受影片本身体量、阵容、档期等因素的影响,在排片数据上,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独特的分布,但总得来看,有着相似市场表现的影片又呈现出大体一致的排片趋势。

 

首先是“下降型”排片,即首日排片最高,整体呈下降趋势。有着这类排片表现的影片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捉妖记》《心花路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影片为代表的。

 

 

拿《捉妖记》来说,影片当时拿下24.4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第一部破20亿的国产电影,其市场地位自然不必说。 但从排片分布上来看,在首日拿下40.6%的高排片后,影片排片数据便逐渐下降,虽然中间起起伏伏,不断形成小高峰,但均低于首日数据。

 

 

这其实是受新片冲击,以及同档期热映影片的影响。 当时《捉妖记》是周四开画,隔天,《煎饼侠》上映,并表现出不错的票房走势,同档期还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小时代4:灵魂尽头》等热映影片。因此,尽管《捉妖记》票房走势迅猛,但在排片上还是不得不与其他影片一起,瓜分有限的市场排片空间,最终形成排片不断下降的走势。《心花路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也都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影片本身与观众观影预期有些许差距。 因此在经过首日高排片的数据下,到第二日影片便显出原形,排片逐渐下降,比如《捉妖记2》。

 

在优质前作的铺垫下,观众对续作给予了超高期待,市场也在大年初一这天给予了影片高达35.6%的排片。 首日,影片不负众望频破市场纪录,拿下5.22亿票房,与此同时,有关影片口碑的另一种声音也随之涌出,观众口碑最终引导市场,排片逐渐下降,后反被《红海行动》逆袭。

 

极端的还有《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前期极具感染力的疯狂营销下,影片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首日也拿到了34%的高排片。 但影片上映后,由于落差太大,观众负面情绪瞬间爆发,到第二日排片便下降到13.7%,呈断崖式下跌。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影片的首日排片并非最高,而在上映第2/3日,即首周末达到最高,而后呈下降趋势的影片,由于市场反应迅速,在此我们也暂将这类影片的排片走势归为“下降型”,比如《后来的我们》《煎饼侠》《盗墓笔记》等等。

 

 

拿《后来的我们》来说,作为一部情感大片,影片在周六开画时,排片数据便高达43.8%,在首日不俗的市场表现助攻下,到次日的周日,排片再度上涨到50%,达成排片高峰。 《煎饼侠》和《盗墓笔记》则都是在周五开画,而后分别于周六和周日达到排片高值。

 

 

当然,受市场规律的影响,排片走低是一部影片必然的趋势,但要想在市场占据高位,“金字塔型”的排片保障也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并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如《捉妖记》般,即使在排片走低的趋势下也能走出票房长线,获得票房成功。

 

“金字塔型”排片

 

前面提到,“下降型”排片是首日(或首周末)排片数据为最高值, “金字塔型”排片便意味着,随着影片上映,排片出现逆袭的情况 ,这也分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排片在第2周达到最高值的情况,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唐人街探案2》《美人鱼》等等。

 

 

由于提前点映积攒起了不少口碑,《哪吒》首日便拿下高达33%的排片成绩,这也是目前为止国产动画电影开画的最高排片成绩了。 正式上映后,随着口碑的进一步解禁,影片票房一路上涨,排片也一路走高到52.3%,这一天是影片上映的第六日。 《唐人街探案2》和《美人鱼》都是在春节档上映,但同样是在第六日达到排片高峰。 《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则在上映后的第七日才到达峰值。

 

《哪吒》上映前26天排片数据

 

其次是排片在第3周达到最高值的情况,典型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等。

 

 

其实,在《战狼2》上映的第七日,影片排片已经达到了59%的一个高值,但在隔天,也就是周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开画影响下,《战狼2》的排片受到了一定影响,下降到44.6%,周五在《玩偶奇兵》《龙之战》等一系列新片的冲击下,影片排片又下降到43.3%。 但从周六开始,《战狼2》排片再次抬头,并在上映第14天时达到61.4%的最高点。

 

 

《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都是在春节档上映,而且有趣的是,两部影片的首日排片都是11.4%,虽然“开局不利”,但影片都在第14日分别达到了39%和34.1%的排片高值。 此外像《七十七天》其实也是这一类的代表。 虽然影片总票房仅有1亿,首日排片也只有5.2%,但经过市场的起伏,影片排片最终也在第3周逆袭为6.6%,突破自身体量。

 

最后还有一类影片是在上映第4个周时才达到排片高值。 这种现象也是极少数的,而前期长达3个周的蛰伏,最终换来市场高排片,也足以看出影片本身的质感,以及强大的市场扛打实力,典型的如《无名之辈》和《白蛇:缘起》。

 

 

《无名之辈》上映首日的排片仅有13%,此后在每周四都达到一个排片小高潮,因为周五往往有新片上映,所以这天的排片会有所下降。 直到影片上映第4周的时候,排片才达到28.7%的最高值。 《白蛇: 缘起》同样也是如此,从上映首日12.4%的排片开始,影片同样在每周形成一个小高潮,最终在上映第25天时达到21.7%的高值,比《无名之辈》的蛰伏时间还要长。

 

 

相比于“下降型”排片,“金字塔型”排片显然有着更加强劲的票房走势,而且排片高值集中在第3周的也有着更大的市场爆发力。

 

但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每当一部影片上映的时候,发行方一般都在为影片的前几日排片努力着,跟影管或者影院争取排片。 对于影片而言,首日排片固然重要,但第2/3周,或者更靠后时间段的排片高昂才是保障影片获得高票房的关键。

 

当然,到了这儿,排片高低便再也不是发行方努力争取,或者营销方努力造势就能得到的了,这个时候能决定排片的只有内容在市场上的反馈,只有当高口碑反哺市场时,排片自然上涨,反之,排片只能随时间慢慢下滑。

 

电影排片规律探究

 

实际上,影片究竟能拿到多少排片才能保障票房的成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太多,从影片本身的体量、质量、卡司阵容,到档期、同档期上映影片等等,都会对排片有所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 但在这其中,我们也窥探到几个排片规律,或许会对片方有所借鉴。

 

首先,相比于其他档期而言,春节档由于新片上映多且集中,因此影片的首日排片都会偏低。 今年春节档8部影片云集,首日排片最高的《飞驰人生》便只有20.9%。但正因为如此,春节档也拥有着用最低票房撬动最大票房的最大可能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在大年初一开画时都只有11.4%的排片,这要是放在平常档期,是很难逆袭出三四十亿票房的。 今年《熊出没·原始时代》上映首日排片也仅有4.4%,但最终拿下了超7亿票房。 因此,如果你的影片在春节档并没有抢占一个好的开头,不用太担心,只要影片本身质量够硬,在当下市场逐渐成熟的大环境下,影片自然会有出头的机会。

 

其次,上片前的点映正在成为更多影响排片的因素。 类似操作的《哪吒》《我不是药神》的首日排片其实都在此之上。 但如果你的点映口碑并不尽如人意,或者是有水分的,便最好不要过度抬高首日排片。

 


其实,对于很多影片来说,过度抬高首日排片数据都是不甚合理的。 因为排片太高往往也会造成上座率、场均人次的下降,不利于高排片的持续。 联瑞影业董事长蔡元在一次采访中也曾提到,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场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影院经理信心下降,进而缩减第二天的场次,如果在场次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影片上座率颇高,造成一票难求的现象,影院经理则会增加放映场次。

 

最后,通过分析目前A级体量(30亿+)影片的首日排片可以发现,抛开春节档以及《战狼2》首日晚8点上映这两个特殊情况,最低的是《哪吒》的33%。 因此,如果你想让影片拿到30亿+票房,那首日排片或许应该不低于33%。春节档影片,则不要低于《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的11.4%。

 

 

同样的,如果想要让影片达到B级体量(10亿+)影片,那首日排片或许要保证不低于《夏洛特烦恼》首日排片的12.1%,春节档影片则要保证不低于《乘风破浪》的12.5%。 如果是达到C级体量(5亿+)影片,那首日排片便要保证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9.2%,春节档影片则是《熊出没·原始时代》的4.4%。

 

当然, 就算有些影片的首日排片足够高,其实也无法保证影片就能获得足够高的票房。 比如《摆渡人》《缝纫机乐队》《道士下山》等影片的首日排片都在30%以上,但影片的最终票房都不过5亿,反而像《二十二》《七十七天》《冈仁波齐》等首日排片停留在个位数的影片,却突破了自身体量。

 

 

实际上,在此之前,行业里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观念,即排片在5%以上的影片才有逆袭的可能。 但如今,像《二十二》《冈仁波齐》的首日排片分别是1.4%和1.5%,《忠爱无言》甚至是0.6%,《七十七天》则略高,在5.2%上,但从排片到票房,影片后期都有着或大或小的逆袭,虽然从最终票房来看,这些影片的成绩并不算高,但对于同类型影片来说已实属不易,这背后无疑也承载着莫大的市场意义——不管你的排片有多低,都有逆袭的可能性存在。

 

因此,关于排片和票房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排片高,票房高,排片低,票房差,“唯排片论”是绝对错误的观念。 但当下,由排片而起的争议其实并不在少数,彷佛“低排片”是票房差的原罪。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影片的票房成长是依托于排片的,排片低也的确是限制某些影片晋升的因素。有业内人士便曾谏言, 对于上映新片应该在开始几天给予不低于5%的排片,然后交给观众评判,不然便会让影片陷入被动,如同赛跑选手一样连初赛的资格都没有获取。 此种言论虽然不可能真正实现,但也体现出目前不少影片宣发方,对电影排片低而迅速被市场淘汰的无奈。

 

而排片背后所依托的其实还是内容本身,只要当影片的硬件过硬的时候,也才有资格拥有,且能担得起高排片、高票房的地位。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云鹤M2稳定器测试

上一篇:

二季度互联网影视公司财报透析:长短视频竞争激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kefu@cnrft.com
 
0相关评论